合肥长淮中医医院精神科
当前位置:合肥长淮中医医院精神科 > 癔症 >

癔症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

文章来源:合肥长淮中医医院精神康复科 发布日期:2018-01-01

移情焦点治疗是主要用Kernberg在发明的治疗癔症性人格障碍的动力学治疗,一开始的名字叫做表达性心理治疗。后来在1990年代Clarkin等人把这种治疗系统化,手册化,便于临床操作,并且改名为移情焦点治疗,并作了疗效研究。基础理论主要是Kernberg等人有关边缘人格结构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相关的精神病学的理论。

一)基础理论

人格结构分为根据身份认同弥散,现实检验能力,以及原始防御机制存在的程度分为三种类型:

1)神经症性人格结构(NPO):身份认同稳定,现实检验能力好,原始防御机制不占主要地位,主要是防御机制以压抑为核心。多见于癔症型人格障碍,强迫性人格障碍,和抑郁(受虐)型人格障碍。

2)边缘性人格结构(BPO):身份认同弥散,能够保持一定现实检验能力,但是在应激条件下可出现现实检验能力丧失,原始防御机制为主。包括了边缘人格障碍,自恋人格障碍,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,偏执人格障碍,表演型人格障碍,反社会人格障碍和依赖型人格障碍。

3)精神病性人格结构(PPO):除现实检验能力丧失外,其他特点和BPO相同,包括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病患者。

二)治疗原理

TFP有关BPO患者的心理病理学原理简单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。

1)早年的创伤体验造成患者们神经生化的改变,主要是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。从而使患者们容易激活攻击性和抑郁情绪,以及对某些刺激过度敏感。这些生物学改变铸造了患者们的气质基础,同时在此基础上,患者们与重要养育者的攻击性客体关系被内化,形成了BPO患者的自体和客体表象。

2)内化的攻击性灌注的客体关系决定了患者们前俄狄浦斯期的固着,并且主要使用分裂和投射认同等原始防御机制来保护好自体-客体不受到攻击性的损害,这样在心理发育过程中,逐渐形成了身份认同弥散的症状。

3)在此时此地的情景中,患者重复内化的病理性客体关系,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困难。特别是在和治疗师的移情关系中表现出来,通过治疗师对移情的处理,患者能够整合那些分裂或投射出去的心理成分,从而获得治疗。

医院简介

MORE
合肥长淮中医医院精神科

合肥长淮中医医院精神康复科是合肥蜀山区一家精神疾病诊疗医院,医保定点单位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,拥有专业的诊疗团队,致力于为患者提供特需化服务,诚信经营、打造专业品牌...[详细]

医生团队

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