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镜检查可诱发癔症
文章来源:合肥长淮中医医院精神康复科 发布日期:2017-11-14
由于消化道纤维内镜具有操作方便,安全度高,可直接观察病变情况,确诊率高,又能进行治疗,且可代替部分外科手术等诸多特点,使越来越多的肠胃病患者选择胃镜检查肠胃。胃镜检查虽比较安全,但也有一定并发症,严重并发症包括心、肺意外,如出血、穿孔。一般并发症有下颌关节脱臼、喉头痉挛、癔症等。本文通过对某医院近20年胃镜检查史、约5患者中出现的12例因胃镜检查诱发癔症发作病例的了解跟踪,结合从事胃镜治疗工作,对此类病例的发病特点及临床情况的研究,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如下。
一)临床资料
1 一般资料
在12例癔症病例中,男3例,女9例,年龄在16~30岁间,女性大都比较年轻、且体弱多病。
2 临床表现
12例病人中,7例女性患者在胃镜检查之前多表现恐惧,都是在家人督促下和病情所迫下,躺到检查床上的,当胃镜插至胃窦部或检查完之后,她们大都表现为面色苍白,双目紧闭,表情呆滞,四肢木僵,问之不答,呼之不应。体检时,瞳孔对光反射存在,心电图正常范围,血压正常,脉搏不规则;2例女性患者检查完后表现为嚎哭大叫,胡言乱语,突然倒地,面色苍白。3例男性患者做完检查之后,表现怀疑冷光源或纤维镜镜身对食管及胃有损伤,以致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之后,仍觉食管及胃有特殊不适,而时常来医院反复问之。
3 鉴别诊断
癔症发作表现形式较多,病人往往表现惊慌,心理压力大、负担重,自疑患了重病。时常伴有心血管意外、晕厥、低血糖症等症状。对此,作为临床医生一定要表现镇静,认真分析原因,准确对疾病做出鉴别和判断,及时处理,以免耽误时间,加重病情。一旦出现上述临床表现,如病人有家属陪同,要详细问清病人的病史。
(1)心血管意外
心电图及血压多有显示,病人表现为胸前闷痛、头晕、气喘,疼痛转移到下巴,左臂有麻木感。[NextPage]
(2)晕厥
胃镜检查前多数病人有吐血、便血史,胃镜检查之后,表现面色苍白和突发性瘫倒,有时还伴有头晕、恶心、软弱、出冷汗、血压下降,有的起床之后突然晕厥,但持续时间短,强度较弱,多为脑血流灌注短暂全面降低,缺氧所致意识瞬时丧失。将病人平卧于通风处,取平卧位,女性解开衣领,抬高下肢,饮适量糖开水或注射葡萄糖溶液即可,必要时可给予适量升压药。
(3)低血糖症
病人发作时血糖水平低于2mmol/L,多数病人前天晚上及第二天早晨未进餐,心率增快,血压检查升高,问之能简单回答,输注50%葡萄糖液40~60ml后即可缓解。
二)癔症治疗
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,由于病人对胃镜检查的高度紧张心情以及检查时对咽喉,血管、胃及十二指肠机械的刺激,造成病人的心理负担重,特别是农村妇女,因此心理治疗有重要地位。
(1)暗示治疗
遇到有人癔症发作时,不要惊慌,多给病人关怀,向病人解释纤维镜的无害及准确性,转移病人的注意力,以减轻其症状。
(2)药物治疗
对哭闹烦躁的病人,可给镇静剂安定、氯丙嗪等,晕厥病人可静脉推注葡萄糖,并配合言语的暗示,称病情发作完毕,此针注射后便可病愈。
三)案例讨论
癔症又称“歇斯底里”,大多由于心理原因引发,如生活事件、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,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易感个体引起病症,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,运动障碍或意识状态改变等而缺乏相应器质性基础。症状大都具有做作、随意夸大或富有感情色彩等特点,历时短暂,只须适当休息和给予精神安慰后即可缓解,遇到疑有不适患者应多做解释工作。
胃镜检查诱发癔症的发作,要求我们从事胃镜检查医务人员在接诊时,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,多做解释工作,这样,遇到出现类似问题才能冷静对症处理。
- 上一篇:上一篇:群体癔症临床表现的特点
- 下一篇:下一篇:歇斯底里症的危害有哪些

阅读本文的患者还看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