癔症性抽动障碍的西药治疗
文章来源:合肥长淮中医医院精神康复科 发布日期:2017-10-18
癔症性抽动障碍是一种不自主、无目的、突然快速发作且持续短暂的非节律性肌肉活动。它可以发生于身体某一部位的某一组(群)肌肉,也可同时或先后出现在多个部位的多组(群)肌肉;可以表现为简单的肌肉抽动,也可呈现出复杂的肢体运动;可以是连续性的天天出现,也可间断性发作。发生在咽喉部、表现为发声的抽动称为发声抽动。
治疗癔症性抽动障碍的常用药物包括剂氟哌啶醇、泰必利和哌迷清等及选择性α2-肾上腺素能受体拟似剂可乐定。
考虑到药物治疗的副作用,剂较好限用于比较严重的ts(抽动障碍)及其它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,而可乐定可作为较轻型、特别是年龄较小的病例的选择药,或在治疗ts的初始阶段使用。该药对30%~50%的ts患者的抽动症状,且对运动性抽动的效果更好一些。常用剂量为每天0.15~0.3mg。其副作用较常见的是镇静和疲倦,较常见的有口干、头昏、晕厥和易激惹,但都是短暂的。
可乐定对癔症性抽动障碍伴发的注意缺陷、多动也显示出一定效果。用新型剂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ts和慢性抽动障碍,初步的开放性试验显示出疗效。该药的优点是镇静和锥体外系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氟哌啶醇,较常见的副作用是体重增加。
药物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剂量个体化,小剂量起始,然后缓慢逐渐地增加,并时刻注意可能发生的药物副反应。在副反应严重而难以加大药量的情况下,不必强求将抽动症控制,只要不影响生活、学习并尽可能使症状在公众场合或陌生人面前不那么显眼就行了。抽动症状被控制几个月后,要在患者没有面临应急因素的时候逐渐减少药量甚至停药,若症状再发或加重,则恢复用药或加大药量。
- 上一篇:上一篇:癔症型人格障碍概述
- 下一篇:下一篇:癔症与两类相似疾病的区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