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年抑郁症”成为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潜在杀手
文章来源:合肥长淮中医医院精神康复科 发布日期:2017-08-24
随着老年人口数的增加、人均寿命的延长、各种社会矛盾的积累、空巢现象的加剧,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。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,60岁以上老年人2.22亿人,占总人口的16.1%,居。其中,65岁以上的老年人1.44亿人,占总人口的10.5%。这意味着人口老龄化持续提高的发展趋势,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。
老人弹旧钢琴
如何减少抑郁症的致残率,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,减轻家属及社会的负担,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老年抑郁三个特点:烦、懒、危
张阿姨,今年63岁,病前性格开朗。半年前因家庭琐碎与丈夫闹矛盾生气,出现胸闷、憋气、手抖,反复以躯体不适纠缠家人或医生。逐渐出现了心情不好,烦躁不安,其较疼爱的小孙子特意来看她,她也不愿意和小孙子说话,说几句就撵小孙子走。平素很喜欢看连续剧,现在根本就看不进去,更不让别人看电视。原本很勤快的一个人,现在“什么也不愿意做,就想躺在床上,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,唉声叹气,稍不顺意就哭泣。认为活着没有意思,自己偷着把遗言都写好了,趁家人不在意,把家里的降压药全吃了,幸亏家里人及时发现,送到医院抢救过来。
穿过亭子的男人背影
老年抑郁症与青壮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,临床表现有所不同。也有三个特点,烦、懒、危。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较突出的表现是烦躁,反复以躯体不适纠缠家人或医生,后期才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。生活活动受到明显抑制,表现懒散,不愿活动,如走路、穿衣、吃饭等,对他们来说都需要下很大的决心,费很大气力才能完成。较后严重抑郁情绪基础上产生悲观厌世、无助感、无望感,而发生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。老年期抑郁症自杀行为也与青壮年患者有所不同,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企图自杀前会有所考虑好而准备,如提前准备好遗书。患者一旦采取自杀,态度坚决,自杀的一般比青壮年的抑郁症患者要高。
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下降,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,加上退休后社会环境、家庭环境改变等各种因素,更是导致了老年人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。如不及时治疗,很容易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,这不但让患者本人受伤,还会让患者的家人都饱受困扰。虽然老年抑郁症目前呈发病趋势增高,但是可治可防的。老年抑郁症在治疗情况上,临床效果普遍很好,但要避免几个误区,老年如反复以躯体不适纠缠家人或医生,或者多次去综合性医院,做了很多检查,只是诊断为“神经衰弱”、“心脏神经官能症”,吃了不少药,病情还是不好,那么要考虑精神因素,千万不要讳忌就医,耽误治疗。
- 上一篇:上一篇:抑郁症的症状
- 下一篇:下一篇:你并不了解自己真实的性格

阅读本文的患者还看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