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
文章来源:合肥长淮中医医院精神康复科 发布日期:2017-11-30
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?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,该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心因性木僵、意识朦胧障碍、情绪低落、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等,本文将做详细介绍。
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概述急性应激障碍是由剧烈的、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、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。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,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,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。
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?以急剧的精神创伤作为直接原因的,一般在受创伤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后立刻发病,时间不超过1h。典型的急性应激障碍可表现为表情呆滞,处于茫然状态,意识障碍可见意识范围的缩小,注意力狭窄,不能领会外在刺激,继而不动不语,呆若木鸡,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,称为心因性木僵。一般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恢复正常,或进入意识朦胧状态,出现定向力障碍,表现为偶有自发只言片语,词句零乱不连贯,令人难以理解、表情紧张、恐怖、动作杂乱、无目的,或躁动不安、冲动毁物,此时,患者自发活动明显减少,可在长时间内毫无动作,保持呆坐或卧床不起。虽有时睁眼,协调眼部运动,但缄默不语。这是常见的临床相。事后不能回忆,称心因性意识模糊状态。
以强烈和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直接引起的应激障碍,表现以妄想和情感症状为主的,其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,较易被人理解,症状呈急性亚急性起病时经适当治疗,预后良好,恢复后精神正常。一般无人格缺陷。有的患者在强烈的精神创伤作用下,表现为情绪低落、易激惹、悔恨、沮丧、绝望、自罪自责,严重时有自杀行为,并伴有失眠、噩梦、疲乏、注意力难以集中,对生活缺乏兴趣,对未来失去信心,但无精神运动抑制现象,症状也缺乏晨重晚轻的变化,情感及行为能被人理解,与外界接触尚可,称为急性心因性抑郁状态。
少数患者在强烈的精神创伤作用下出现躁狂状态,表现为激越性活动过多兴奋、欢快、失眠、逃跑或无目的的漫游活动。并伴有恐惧性焦虑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,如心动过速、震颤,出汗,面部潮红等,显示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。及言语增多,并有夸大特点。内容与所受精神创伤有关,能被人理解,偶有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,多数伴有失眠,称为心因性躁狂状态。
本病病程短暂,一般在异乎寻常的应激源的作用下几分钟内出现。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可在几小时或2~3 天内症状迅速缓解,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或具有不可逆转性,症状一般可在2~3 天后开始减轻,通常在1 周内缓解,预后良好。恢复后对病情可有部分或大部分遗忘,难以全面回忆。根据临床观察归纳如下:
1)以意识障碍占优势者: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,但以精神错乱状态较常见。可存在定向障碍,注意力狭窄,难以进行言语交流,有自发语言、词句零乱或不连贯,无条理性,令人难以理解,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性,偶见冲动行为。恢复后少数患者可出现遗忘现象,不能很好地回忆病情;2)以精神运动占优势者: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。有的病人表现痉挛发作,情绪暴发,类似癔症。精神运动性抑制者较少见,表现对周围环境的退缩,有时近似亚木僵状态。急性心因性反应在每个患者的临床相有较大差异,上述症状也可混合出现,但幻觉、妄想见。此外,还可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,如心动过速、出汗等。
以上详细介绍了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,怎么样治疗该症才是科学的呢,怎么样治疗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才能使患者的痛苦降到较低呢,这些问题的详情均可向本站在线医生获得专业心理咨询。
- 上一篇:上一篇: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表现及治疗方法
- 下一篇:下一篇:导致精神勃起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哪些
